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部门简介 名师风采 课程浏览 高考冲刺 中考冲刺 艺考冲刺 下载中心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
 
新闻动态
热点聚焦
课程浏览
学习中心
心理辅导
下载中心
联系我们
   棠中校区 朱老师:10086
   双中校区 黎老师:10086
   华中校区 李老师:10086
   棠外校区 黄老师:10086
   金花校区 黄老师:10086
   中和校区 李老师:10086
   南江校区 宋老师:10086
 
新闻中心
孩子疯狂“抽卡”,到底如何趋利避害
发布时间:2024-11-05 17:11 阅读: 次  

据央视《财经调查》报道,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叫做卡牌盲盒的产品,在未成年人群中无序销售,孩子们动辄花费几十元甚至数千元购买这类盲盒,沉迷其中,家长们很是苦恼。

卡牌盲盒可以说是继烟卡之后,又一款在青少年群体受到广泛欢迎的“产品”。最近有不少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,其中所揭露的一些现象的确值得重视。比如,一些孩子几乎是痴迷于疯狂“抽卡”,有的甚至花费数万元购买卡片。与之前的烟卡相比,这类卡牌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流行开来,引发的担忧也明显更大。因为它背后伴随的是从生产、评级到销售、直播的一整条产业链,在各种规则的引导下,对孩子展开了更强大的“收割”攻势。

客观说,几乎任何一种“游戏”,孩子若过于沉迷其中,都难免带来问题。但因为存在争议和问题,就认为某种“游戏”不该存在,这很难说是理性态度。比如,有报道指出——在抽卡过程中,孩子们甚至发现了所谓的“新商机”,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卡牌,孩子们之间互相交易,有的在卡游店的公共区域,有的自己摆摊,他们将重复或不喜欢的卡牌卖出,挣来的钱又可以购买新的卡牌。这一幕被指是孩子沉迷抽卡的一种具体体现。但其实,如果换个角度看,孩子们在玩卡牌的过程中学会了交换,甚至是发现了商业逻辑,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“锻炼”?

当然,强调应采取一种理性、客观的态度来审视卡牌盲盒,并不意味着可以回避其中存在的问题。比如,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》明确规定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,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,应当确认已取得监护人的同意。但就现实情况看,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,未成年人购买卡牌盲盒似乎都更接近于一种毫无限制的状态。那么,对一些经营者的销售行为,显然不能少了合规性的评估。

另外,卡牌盲盒随意销售之外,一些评级机构和二手商家也通过“发明”各种规则,俨然将卡牌打造成了一种具有收藏、投资价值的商品,从而强化了一种渲染、炒作的氛围,使得卡牌不再仅仅是孩子世界中的一种“游戏道具”。这一来是放大了孩子的“上瘾”心理,甚至被视为是在未成年群体中开展的变相赌博;二来,一张所谓的“稀有卡”被动辄“炒”到数千乃至上万元,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极易“暴雷”,且不说可能给孩子背后的家庭带来不可小视的经济损失,其直接无门槛地向未成年人开放,显然也与未成年人的心智明显不符,这是否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伦理和法律要求,同样需要严肃审视。

因此,对这种面向未成年群体的近乎疯狂的卡牌“游戏”和“生意”进行一定的约束和引导,的确有其必要性。比如,市场监管部门应该依据相关法律加大对卡牌盲盒销售、评级等交易的规范,不能让明显超出了未成年人心智的“生意”不加约束地“收割”孩子。像有专家就表示,一些“拆卡直播”中,仅仅标注“未成年人禁止购买”,显然不能实现排除未成年人的效果,这不但不能免责,反而是一种放任未成年人消费的间接故意行为。

当然,还是必须正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,烟卡也好,卡牌盲盒也罢,孩子们到底如何合理地参与这些“游戏”,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积极引导。也就是说,卡牌盲盒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的流行及其引发的一些担忧,固然需要针对性的市场监管来给予回应,但也不能忽视,它更是一个需要教育直面的问题。只有各个层面共同应对,方能真正趋利避害。(朱昌俊)

  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 
  棠中校区 朱老师:www.yaxin222.com

友情链接:www.yaxin868.com 

网站地图 

双中校区 黎老师:10086

yaxin868.com

yaxin222.com 

华中校区 李老师:10086

 棠中外语实验学校

成都教育网 

棠外校区 黄老师:10086

双流中学

双流教育信息网

金花校区 黄老师:10086

华阳中学 

高考报名学生

中和校区 李老师:10086 

南江校区 宋老师:10086

高考资源网

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


Copyright © 2002-2011 www.yaxin222.com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