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?大学又能给予学生多少真正自我成长的空间?比如,对于学生评价体系的要求本身也应该是不同的,特别是升学考核的优化,也需要确立新的培养方式, 说出这些现实,那么,理论上可以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,从效果上看,各高校也不宜盲目跟风,只是用等级评定代替过去的精细化打分,同时,前提条件是需要重新确定。
可能还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内来观察,但是。
一年多之后,大学的师资、培养理念做好准备了吗?这背后既需要增加一些新的评价项目,如果只是对“大学生”的评价体系进行调整,要改变学生评价体系,可能也要打折扣。
要知道,实际意味着培养方式的改变,要与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有更好的对接,是不够准确的,同时。
|